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

图片

图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主站
教学机构
党政管理
科研及产业机构
公共服务
专题栏目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未指定
欢迎光临 成中医故事 !
您的位置:首页 >记忆---档案里的故事>详细内容

记忆---档案里的故事

成中医记忆 | 档案里的故事:我校创编全国第一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的特色与贡献及我校对《中药鉴定学》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的贡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6 15:14:18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校是全国第一家创办药学院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开办中药学本科教学之初涉及的各学科教材在全国完全是空白,创编各学科相关教材成为药学院办学之初的当务之急。

我校作为首家开设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单位,在教学和教材建设上积累了丰富和成功的经验。当主编中医学院试用药材《中药鉴定学》的任务落实到学校后,贾敏如、李仿尧、万德光等老师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创编中药鉴定学教材的责任,从筹备、编写到出版,期间历尽各种艰辛,最终于1977年7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保证了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届中药学本科生——中药77级及其后各年级使用全新的《中药鉴定学》教材。

全国第一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的特色与贡献

在全国首次统一了学科名称为“中药鉴定学”,并确定了《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编写体例,其总体框架沿袭至今。该书分绪论、各类与附录三大部分。

1.绪论:第一章我国中药的丰富资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和任务,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中药的鉴定,其中重点介绍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中药鉴定的方法。

2.各论:收入常用中药372味。以植物、动物、矿物药分大类,以药用部位分章,每章又以生物的分类系统编排每个中药(矿物药以主要成分归类)。所载中药分为重点、一般和简介三种形式,部分内容采用小字排列,以供教学选择。各药主要介绍其基原鉴定、性状鉴定,必要的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对品种混乱的重点中药,于该药的附注中择其主要混伪品种简介其鉴别特征,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

全书收载墨线图共计794幅,包括总论,各论原植物图、原动物图、药材图和部分饮片图、显微图等。其中,为适应本教材需要而对不少引用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相关墨线图图进行了改绘。尤为珍贵的是本教材有三十几味药材图,特别是部分道地药材图为我校谢先云老师首次以实物进行写生的墨线图,如川乌、草乌、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黄连、何首乌、延胡索、麦冬、三种郁金、浙贝母、钩藤、枳壳(酸橙及香园)、枳实、使君子、枸杞子、冬虫夏草、土鳖虫、僵蚕、毛壳麝香(未修边剪毛和已修边剪毛共2幅)等。另外,还有藁本(新疆藁本)等一些药材图为编写单位老师提供的写生图。教材出版后这些写生图被后续不少教材多次引用。

3.附录:收入类似中药的对比鉴别、中文名索引和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索引。尤其是类似中药的对比鉴别,收录了30组药材性状相似,容易混淆的不同中药材,将其药材名、品种来源、药材性状鉴别,以表格形式列出,着重对比其性状主要鉴别特征,突出鉴别要领,通过这种药材与药材的横向比较,拓宽学生真伪鉴别的能力,方便学习掌握,深受老师和学生认可和喜爱,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我校对《中药鉴定学》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的贡献

1.《中药鉴定学》教材从我校药学院院领衔创编第一版后,1980年,学院再次主编了《中药鉴定学》教材第二版,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写单位有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我院参加编写的有贾敏如、李仿尧、万德光、卫莹芳等同志,贾敏如同志任主编。

19e7b49d37c9404aa968726fa3cfa005.jpg

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主编《中药鉴定学》1980年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药鉴定学》教材从我校药学院领衔创编第一版后,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服务社会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中医药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中药鉴定及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中药鉴定学学科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教材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后续教材已经出版了若干版,但第一版主要的编写体例几乎沿袭至今,第一版教材的写生药材图也被广泛引用,这就是成中医人对中药鉴定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首版《中药鉴定学》出版后得到各兄弟院校的广泛使用并给予一致好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药鉴定学》从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到规划教材的编写,其间主编单位经历了几次更换,但我校中药鉴定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一直没有缺席过每一版《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从《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创编到如今,一直为《中药鉴定学》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应有贡献。

2.我校卫莹芳教授主编并于2010年9月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中药鉴定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本版《中药鉴定学》教材是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由全国14所高等医药院校共同编写而成,全书822000字。

14cc750575f64b489b27dacc91af2b95.jpg

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卫莹芳主编 《中药鉴定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0年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内容以社会需求和中医药现代化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教材长处,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承中药鉴定传统精华,守正创新,力求体现“精、新、实、特”特色。学生易学好懂,能学以致用。

一是总论编写体例的完善与改革。在上一版教材的基础上,第三章新增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第四章新增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并在第四节中药的鉴定中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方法归纳为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安全性检测、质量评价;新增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完善了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及中药鉴定方法,拓展了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增强了总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同时,总论注意反映国内外,特别是国内中药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影响中药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增加学生们的自豪感,巩固学生们的专业思想。

二是各论中药编写体例创新。对30多年未变的各药编写体例有重大创新,紧扣中药鉴定的核心是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